1997年,蔣加林先生抓住公有體制改革的大潮...[查看詳細]
四分之一1類創新藥來自上海 詳解上海醫藥產業發展“密碼” |
作者:admin 閱讀次數: 發表時間:2021年10月09日 16:08 |
![]()
張江·中國藥谷 生物醫藥創新交流中心 鄭瑩瑩 攝
中新網上海10月5日電 (記者 鄭瑩瑩)“今年上海已獲批了6個1類創新藥,創歷年新高,約占全國總數的四分之一”,上海市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張清近日說。 生物醫藥產業是上海三大先導產業之一。數據顯示,2020年,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規模超過6000億元(人民幣,下同),其中,相關工業總產值突破1400億元。為何上海能成為中國生物醫藥的研發高地、產業熱土?有如下“密碼”: “拎包入住”展研發 近年來,上海生物醫藥產業規模持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,產業體系健全,國際化程度較高,研發創新能力全國領先。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吳金城透露,今年上半年,上海生物醫藥產業規模超過3500億元,同比增長22.8%。他表示,上海力爭到2025年實現全市生物醫藥產業規模達1.2萬億元,實現一批關鍵、核心的技術自主可控,讓一批創新性成果能夠取得顯著成效。 “我們現在可以說做到‘地等項目’‘樓等項目’。特別是在臨港‘生命藍灣’(地處中國(上海)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的生物醫藥特色產業園),我們提供了定制化、高水平、標準研發的大樓和標準廠房,可以做到‘拎包入住’,來了就可以開展研發和生產。”吳金城說。 他介紹,目前上海生物醫藥產業著力在三個方面發力: 第一個方面是核心技術攻關,特別是在創新藥、高端醫療器械、高端制劑、公共衛生急需醫療物資等領域加強攻關和產業化突破。 第二個方面是加強前沿領域布局,在抗體藥物、細胞治療、基因治療等領域開展前瞻布局,圍繞腦科學、干細胞和再生醫學等領域持續推進。 第三個方面是加強創新成果轉化。上海已形成了以張江為核心,以臨港新片區等5個特色園區為支撐,以其他特色基地為補充的“1+5+X”產業發展布局,“張江研發+上海制造”聯動發展格局不斷優化。 政策配套緊跟上 上海今年出爐《關于促進本市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》,其內容覆蓋研發、臨床、制造、應用等全產業鏈的政策體系,也明確了上海生物醫藥產業未來3年內發展什么?怎么發展?如何支持? 吳金城表示,上海對生物醫藥產業的支持,既包括研發方面的資金支持、廠房樓宇的載體支持,還包括服務審批等方面的精簡優化等。同時,上海也正在推動研發用物品以及特殊物品的通關便利化,建立生物醫藥試點企業和物品的“白名單”,便利企業通關等。 另外,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胡鴻毅介紹,上海首創發布了“市級醫院醫企協同研究創新平臺(HI-CLIP)——臨床試驗加速器”這樣的平臺,希望嫁接企業、醫院的需求和資源,有效縮短臨床試驗的平均啟動時間,“這也是上海發展生物醫藥的獨特優勢,我們需要有一個平臺做‘紅娘’、做嫁接,讓醫、企快速對接和互動。” 長遠規劃兩手抓 資料顯示,目前,全球排名前20的藥企和醫療器械企業分別有18家和17家落戶上海,在滬設立中國區總部、研發中心或生產基地等。上海全市建立了6個國家級和17個市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,在生命科學、藥學等領域集聚了一批中國國內領先的科研院所。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劉平表示,上海一方面“引進來”,另一方面又積極推動本市相關企業“走出去”,包括“企業出海”“產品出海”“技術出海”等。比如,他表示,這一次疫情給全世界帶來了很大挑戰,上海很多生物醫藥企業助力全球抗“疫”,其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、口罩、智能影像產品等出口了多個國家。 為了給上海生物醫藥產業發展“添柴加火”,就在本月11日至14日,上海將舉辦首屆“上海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周”活動。據悉,上海今后每年將定期舉辦該活動,力爭構建又一國際化的生物醫藥產業交流平臺。(完) 聲明:此文轉載至醫藥網。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,請作者持權屬證明留言,小編將及時更正、刪除,謝謝。
|
下一篇:20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!盤... 上一篇:《兒童化妝品監督管理規定》發布 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