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7年,蔣加林先生抓住公有體制改革的大 潮...[查看詳細]
國內3D打印骨盆假體科研成果落地 打破骨腫瘤手術禁區 |
作者:admin 閱讀次數: 發表時間:2021年10月14日 16:25 |
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骨腫瘤科教授郭衛團隊的“GPS通用骨盆環重建系統”技術轉化項目簽約儀式在北京舉行。據介紹,中國科研團隊成功研發的“3D打印骨盆假體”技術不僅將使更多患者受益,同時也將打破進口產品壟斷,降低群眾醫療支出。
在臨床上,骶骨、骨盆腫瘤由于不易發現,往往都十分巨大。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,骨盆都被視為骨腫瘤手術的禁區。特別是骶骨腫瘤前后路聯合切除手術,曾被業內稱為“不可切除的手術”。很多患者因局部腫瘤的快速進展而發展為截癱,嚴重的疼痛讓患者痛不欲生,為此,一旦發現,唯一的治療手段就是截肢。
而近年來,隨著3D打印技術的發展和其在醫療領域不斷拓展,這項創新技術在骨科領域的應用已顯露頭角。
2015年,郭衛團隊研發骶骨修復體、髂骨修復體和髖臼缺損重建假體等全系列3D打印骨盆環人工假體(GPS通用骨盆環重建系統),該研究成果曾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、中華醫學科技進步一等獎、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。
據介紹,“3D打印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體”(Globle Pelvic System,簡稱GPS)于2015年設計完成,是為進一步改善2002年設計研發用于重建骨盆腫瘤保肢手術的“人工半骨盆假體”,以進一步優化半骨盆假體的力學設計,增加了假體的骨長入功能,并通過研究發現,假體能與患者自體骨完美融合。至今,臨床使用300余例,取得了很好的臨床效果,并發癥大大降低。
GPS包括四部分,分別承擔不同的功能,代替被切除的骨盆、骶骨、髖關節等,幫助患者能重新站起來,并正常行走。
8日,“GPS通用骨盆環重建系統”技術轉化項目簽約儀式在北京舉行。
“從科學構想,到實驗室成果,再到成熟的商品,實現產業化落地,這條路艱難而漫長,但也無疑會推動醫學進步,讓更多患者受益。”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院長姜保國表示。
據悉,該項目落地實現了中國自主研發骨盆腫瘤人工假體的目標,將打破進口產品壟斷,降低群眾醫療支出。(完)
聲明:此文轉載至醫藥網。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,請作者持權屬證明留言,小編將及時更正、刪除,謝謝。
|
下一篇:中藥1類新藥迎井噴,人福、康緣…... 上一篇:獨家品種有遺漏!廣東11省聯盟1... |